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人,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兰亭集》就是出自王羲之之手,只不过可惜的是真迹早已经流失,王羲之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至今仍旧有非常大的影响。
王羲之出生于两晋时期的名门望族,家族在当时地位非常的高,王羲之的祖父是西晋的尚书郎,父亲任淮南太守,也是支持朝廷东渡的人之一。
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 ,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作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作品,被后人誉为“书圣”。
东莞市川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传说王羲之七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书法,当时在王羲之的家门口有一个水池,他每次练完书法都会在这个水池中洗毛笔,二十年的时间里没有中断过,后来大家发现他把已经门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可见当时王羲之非常的用功。
王羲之的妻子郗璿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郗璿擅长草书,其书法卓绝古劲,现在流传的《灾祸贴》书写深沉而稳重,下笔流利顺畅,丰茂宏丽,但是夫妻二人之间的结合,才更是让大家津津乐道。
东莞市川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是东晋的丞相,和郗璿的父亲郗鉴同朝为官又是挚友,当时郗鉴一心想要给女儿找一个好的夫婿,听说王家的子弟很多,而且各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于是想要从王家中为女儿挑一门好的亲事。
于是郗鉴就派人先去查看了一番,当时的王家子弟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都仔细打扮了一番,但是王羲之对此并不在意,于是下人查看完之后,回去告诉郗鉴,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看书,好像漠不关心似的。
东莞市川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郗鉴听完之后非常的高兴,连忙说:这就是我要的好女婿,于是郗鉴来到王府,见王羲之豁达文雅、才貌双全,当场就下了聘礼,择为快婿,所以我们经常说的成语“东床快婿”,说的就是王羲之。
红岩想必有很多人都读过,有关红岩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红岩好句赏析1、这一年,我见了多少血腥的罪行,...
2020-10-15 来源:语文知识 浏览:143 次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乐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
2020-03-17 来源:语文知识 浏览:74 次
东莞市川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口诀:时地介情况。即时间性状语、地点状语、介词短语、情态副词、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介词结构紧贴谓语动词。例似,许多老师昨天在歇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2020-03-13 来源:语文知识 浏览:114 次
东莞市川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八月十五中秋节,从古至今,有多少诗人骚客为中秋节留下自己的笔墨,描写和寄托的情感可谓是不计其数。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整理了关于中秋节的经典诗句,希望大家...
2020-09-22 来源:语文知识 浏览:55 次
东莞市川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蛛丝马迹,汉语成语,意思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出自《别雅序...
2020-10-24 来源:语文知识 浏览:149 次
东莞市川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面对文言文考题,学生首先在心理上主产生惧怕。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因此考生掌握文言文的答题技巧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文言...
2020-10-29 来源:语文知识 浏览:164 次
表述特定内容的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构成了交流方式的丰富多彩。那么表达...
2019-07-28 来源:语文知识 浏览:118 次
东莞市川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琵琶美酒夜光杯全诗解释: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
2020-01-02 来源:语文知识 浏览:111 次
东莞市川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意思是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天天思慕。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2020-05-09 来源:语文知识 浏览:56 次
提高不可以与意识搭配,意识是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不能用提高、应该用增强、提高可以与这些词搭配:提高价格、提高素质、提高修养、提高水平、...
2020-09-16 来源:语文知识 浏览:165 次
东莞市川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语文诗歌鉴赏一直是同学们在平常作业练习和考试中遇到的难题,比分也比较重。以下是小编查询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同学们!...
2019-08-12 来源:语文知识 浏览:117 次